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南京機械工程學會將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嚴格落實政治標準,著力抓好黨員先鋒力量、干部中堅力量、人才戰略力量,堅定科技報國信念,把政治過硬的黨員干部人才匯聚到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中來,把黨的領導全面、系統、整體地落到學會各項工作實處。
一、指導思想
南京機械工程學會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打造一流創新平臺、激發科技人才潛能、激發自主創新活力、為南京市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1、強化黨的領導 把握正確方向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加強和創新學會工作的根本保證。2024年學會將充分發揮黨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重要功能,進一步貫徹落實學會“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強化黨支部研究討論是理事會、學會管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把黨的領導與完善學會治理深度融合,把黨組織和學會管理組織深度融合。
進一步強化學會意識形態管理工作,學會網站、微信、QQ群發布的公開信息,均需由黨支部書記審核通過。
2、深化主題教育 筑牢思想根基
2024年,學會黨支部將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繼續抓好主題教育重大政治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認真組織全體黨員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史學習教育。黨建工作部將根據南京機電產業集團黨委、南京市科技社團黨委的學習計劃,每月在南京機械工程學會網站“學會黨建”欄目中的“學習園地”刊登黨員學習資料內容,安排黨員個人自學,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出使命擔當,學出實干精神,學出深厚情懷,學出清醒堅定,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3、嚴格“三會一課” 強化組織保證
學會黨支部將制訂“三會一課”制度,并公布在學會黨支部宣傳欄中,促進全體黨員嚴格規范執行,努力提升“三會一課”質量,切實提高黨員素質,強化黨支部的組織力。黨支部將“三會一課”與學會中心工作會議有機結合,定期召開黨支部大會、支委會;認真安排黨課內容,組織黨員上黨課;嚴格開展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并公示評議結果。堅決克服“走形式、擺樣子、走過場”的做法,使組織生活常規化、制度化,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4、用好紅色資源 厚植革命情懷
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要求,認真執行中共中央印發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充分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弘揚革命文化的歷史傳承。組織黨員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富有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激勵引導學會黨員銘記光輝歷史,厚植革命情懷,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勇爭一流。
5、加強作風建設 促進自律自凈
2024年,學會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學風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常態化地開展科研作風學風、科研誠信等教育。參照相關部門提供的自律公約示范指引文本,結合學會實際制定完善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明確職業規范、自律要求、懲戒措施等。引導廣大會員負責任地開展科學研究、同行評價等科技活動。在促進學術自律自凈等方面發揮作用、作出表率,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6、開展支部共建 互學互促共進
2023年,學會黨支部與南京機電集團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會簽訂了黨建共建合作協議,雙方黨組織充分發揮支部共建優勢,開展深入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2024年,學會黨支部將與企管公司繼續開展共建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維護社會穩定,協助企管公司幫助弱勢群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同時與所在地大陽溝社區黨支部開展支部共建,進一步推動黨建工作互學互促,發揮科技人才優勢,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公益志愿服務。通過黨組織間的良性互動,以黨建促業務,促進黨建和業務雙提升。
2024年,學會將在大楊溝社區開辦“科協大講堂”,大講堂主題為“機器人與家庭養老服務”、“讓烘焙技術豐富家庭餐桌”等。通過組織開展科普進社區、服務老百姓的公益性活動,積極傳播科學知識,提升群眾科學素養,幫助群眾特別是老年群體建立積極樂觀的價值觀,世界觀,增加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7、堅持問題導向 規范學會治理
2023年,學會榮獲5A級社會組織榮譽稱號,5A級社會組織是中國社會組織評估最高等級,在《社會團體評估指標》中的116個指標基本覆蓋學會日常運營的各個方面,為加強和完善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結構提供了制度遵循。榮獲5A級社會組織稱號為學會創建一流社會組織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學會將嚴格對照5A級社會組織標準,進一步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有效發揮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的職能作用,從而促進學會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
2024年,學會將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托“黨建帶群建”的政治優勢,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成科技工作者的自覺行動,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組織與資源勢能,為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信息發布人:戴云珍)